直膨式全新风除湿空调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直膨式全新风除湿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直膨式空调机组,一种本身自带压缩机的空调机组,通过将制冷系统中液态制冷剂在其蒸发器盘管内直接蒸发(膨胀)实现对盘管外的空气(也就是空调室内侧空气)吸热而制冷。
授权公开号为CN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热泵热回收空调机组,它是由送风箱、排风箱、热泵系统、配电控制系统组成,送风箱把室外新风处理后送到室内,排风箱把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向室外,热泵系统的蒸发器装在送风箱中,制冷时,用于冷却空气,制热时,转换成冷凝器,用于加热空气,热泵系统的冷凝器装在排风箱中,制冷时,吸收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中的冷量,制热时,转换成蒸发器,吸收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中的热量。
在使用上述热泵热回收空调机组的过程中,因过滤器更换较为繁琐,因此不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过滤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过滤效果的直膨式全新风除湿空调机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直膨式全新风除湿空调机组,包括机箱以及设置于机箱内的空调系统、进风系统和排风系统,所述进风系统包括沿靠近空调系统方向依次设置的进风通道、过滤器以及送风机,所述过滤器包括过滤网一和过滤网二,所述过滤网一固定安装于机箱上,所述过滤网二包括支撑杆一、支撑杆二以及设置于支撑杆一和支撑杆二之间的过滤件,所述支撑杆一与所述支撑杆二之间设有调节所述支撑杆一和所述支撑杆二距离的调节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二的滤孔小于过滤网一的滤孔,通过调节支撑杆一和支撑杆二的相对位置,可改变外界空气与过滤件的接触面积,过滤件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面积越大,对外界空气的过滤效果越好。当对室内的空气质量要求不高时,可通过调节调节装置,增大支撑杆一和支撑杆二的距离,减小过滤网二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面积,减少过滤网二积灰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与机箱转动连接的调节杆以及设置于调节杆端部的齿轮,所述支撑杆二上设有与齿轮相啮合的齿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旋转调节件,齿轮带动齿条移动,可调节支撑杆一与支撑杆二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齿条位于所述齿轮的上方且与齿轮啮合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齿条倒置,可减少齿条与齿轮接触处积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一与所述支撑杆二之间设有依次与所述支撑杆一和所述支撑杆二铰接的连接杆一和连接杆二,所述连接杆一和所述连接杆二相互铰接,且所述连接杆一和所述连接杆二对称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一与支撑杆二的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一、连接杆二以及齿条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形,使过滤件张紧,使过滤网二放置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一与机箱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限制过滤网一与过滤网二的相对位置,可避免调节杆一相对滑移而影响调节装置对支撑杆一和支撑杆二之间距离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箱内设有滑轨二,所述支撑杆一与所述滑轨二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轨二可固定过滤网二的相对位置,限制过滤网二仅能沿滑轨二滑动,拆卸时,仅需沿滑轨二滑出过滤网二即可,便于对过滤网二的更换和维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箱上设有呈“T”字型设置的滑槽,所述支撑杆二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增大支撑杆二与滑槽的接触面积,使支撑杆二滑动更稳定使齿轮齿条之间更好的啮;且通过设置滑槽,可将齿条设置于齿轮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杆上设有转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轮可增大手与调节杆的接触面积,便于对调节杆施力,旋转调节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箱内设有滑轨一,所述过滤网一与滑轨一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沿滑轨一滑动过滤网一便可将过滤网一取出,操作更便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设置过滤网二,且过滤网二在竖直方向上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调节,可根据需要调节过滤器的过滤效果;
其二,通过设置滑轨一和滑轨二,便于对过滤网一和过滤网二的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直膨式全新风除湿空调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除去安装门后过滤器的结构图;
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箱体的主视图;
图7为图6中B-B处的剖视图。
图中:1、机箱;11、滑轨一;12、滑轨二;13、滑槽;14、安装门;15、凹槽;2、进风系统;21、进风通道;22、过滤器;221、过滤网一;23、送风机;24、过滤网二;241、支撑杆一;242、支撑杆二;243、过滤件;244、连接杆一;245、连接杆二;25、调节装置;251、调节杆;252、齿轮;253、齿条;254、转轮;3、空调系统;31、室内侧翅片换热器;32、室外侧翅片换热器;33、压缩机;4、排风系统;41、排风通道;42、过滤器二;43、排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直膨式全新风除湿空调机组,包括机箱1以及依次设置于机箱1内的进风系统2、空调系统3和排风系统4。
如图1所示,进风系统2包括沿靠近空调系统3方向依次设置的进风通道21、过滤器22以及送风机23。如图2和3所示,过滤器22包括过滤网一221和过滤网二24,机箱1内设有滑轨一11,过滤网一221与滑轨一11滑动连接。过滤网二24包括支撑杆一241、支撑杆二242以及设置于支撑杆一241和支撑杆二242之间的过滤件243(如图5所示),过滤件243的端部与支撑杆一241和支撑杆二242固定连接,机箱1内设有呈“T”型设置的滑轨二12,支撑杆一241与滑轨二12滑动连接;如图3所示,机箱1上设有呈“T”字型设置的滑槽13,支撑杆二242与滑槽13滑动连接。
如图4所示,机箱1的侧面对应过滤器22的位置设有安装门14,打开安装门14后,可沿滑轨一11滑出过滤网一221;滑槽13的末端设有凹槽15(如图2所示),将支撑杆二242滑至凹槽15(此时支撑杆二242与滑槽13脱离),便可沿滑轨二12滑出过滤网二24,便壳对过滤网一221或过滤网二24进行更换。
如图5所示,过滤件243上设有支撑过滤件243形状的连接杆一244和连接杆二245,连接杆一244和连接杆二245对称设置于支撑杆一241与支撑杆二242的两端,且支撑杆一241、连接杆一244、连接杆二245和支撑杆二242之间依次铰接。
如图2和7所示,支撑杆一241与支撑杆二242之间设有调节支撑杆一241和支撑杆二242距离的调节装置25。调节装置25包括与机箱1转动连接的调节杆251、设置于调节杆251端部的齿轮252以及固定设置于支撑杆二242上的齿条253,齿条253与齿轮252相互啮合,且齿条253位于齿轮252上方。为便于旋转调节杆251,调节杆251的外端设有转轮254。通过转动转轮254便可使齿轮252带动齿条253滑动。
过滤网二24与空调系统3之间设有空气净化装置,空气净化装置可采用具有吸湿能力的盐溶液(溴化锂或是氯化锂等溶液)。
如图1所示,空调系统3包括室内侧翅片换热器31、室外侧翅片换热器32,四通换向阀、膨胀阀,压缩机33。室内侧翅片换热器31和室外侧翅片换热器32均采用直膨式换热器,且制冷剂在直膨式换热器中蒸发或冷凝,换热器采用铜管和铝翅片制作。
排风系统4包括依次设置的排风通道41、过滤器二42和排风机43。
进风系统2和排风系统4通过隔板断开,且隔板上贴有保温材料,防止进风系统2和排风系统4之间中间热量交换。
制冷模式:室外侧翅片换热器32作为冷凝器,室内侧翅片换热器31作为蒸发器,压缩机33排出的制冷剂高温气体在室外侧翅片换热器32冷凝成液体后,经膨胀阀节流降压成为低温气液混合体,再流入室内侧翅片换热器31,吸收热量蒸发后回到压缩机33,完成一个制冷循环;同时,室外的新风(或从室内来的回风)在送风机23的作用下从进风系统2经过室内侧翅片换热器31(这时为蒸发器),被冷却降温,处理后的冷风进入室内;室外的新风和室内的排风在排风机43的作用下进入排风通道41中,混合后被过滤器二42除尘过滤,经过室外侧翅片换热器32(这时为冷凝器),被加热升温,在通过排风口排至室外。
制热模式:室外侧翅片换热器32作为蒸发器,室内侧翅片换热器31作为冷凝器,压缩机33排出的制冷剂高温气体在室内侧翅片换热器31冷凝成液体后经膨胀阀节流降压成为低温气体混合体,再流入室外侧翅片换热器32吸收热量蒸发后回到压缩机33,完成一个制冷循环;同时,室外的新风(或从室内来的回风)在送风机23的作用下从进风系统2,经过室内侧翅片换热器31(这时为冷凝器),被加热升温,处理后的热风送入室内;室外的新风和室内的排风在排风机43的作用下进入排风通道41中,混合后被过滤器二42除尘过滤,经过室外侧翅片换热器32(这时为蒸发器),被冷却降温,在通过排风口排至室外。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咨询热线
133-6050-3273